OPPO:有条不紊,恪守「本分」
2020-01-12 14:31:39
  • 0
  • 0
  • 0

2010年代的最后一个月,柳传志选择了解甲归田。

纵观联想数十年的发展路径,其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以PC业务积累下了雄厚的资本优势,也踏足全球巨头科技企业阵营。在紧随而至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却过于谨慎的长久选择持观望态度,未能及时切入智能手机行业,错失了这一时代最大红利。

从举足轻重到淡出一线,这除了显现出联想和柳传志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做派之外,也为中国互联网科技产业留下了一道思考题,是否业务上采取「后发制人」,就真的意味着难逃被时代甩开的命运?

在风云涌变的商业场上,答案永远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在国产智能机如今「华米OV」的四分天下里,华为虽入局甚早,但在智能机刚刚面世的血战里也曾尽显疲软,真正能使其在「中华酷联」时代里脱困的因素有二,一是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强大底蕴,二是国际化发展路线的战略部署。

与强者自强的华为相比,小米的故事则偏向于温润悦耳一些,得益于对互联网模式的精准理解,半路出家的雷军创造出了智能机行业前所未有的「小米速度」,在全盛时期甚至一度被争相模仿,更不用提AIoT的春暖花开,为小米提供了下一个阶段的竞争资本。

至此看来,师出同门的OPPO和vivo,既没有任正非「知大义」的民族色彩,也没有雷军万军混战中成功突围的英雄主义,但偏偏能始终占据着国产智能机领域的半壁江山。

各种原因,或可在前不久的OPPO开发者大会上一窥究竟。12月19日,OPPO在开发者大会现场宣布了从内容生态到技术研发再到互联网服务和IOT业务等诸多领域的三大新动作:

再次投入价值10亿的资源启动「引力计划2.0」,借助ColorOS在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的覆盖,围绕应用、服务、内容、出海四大领域对合作伙伴进行持续且全方位的支持;

发布五大系统能力开放引擎——Hyper Boost、Link Boost、CameraUnit、MediaUnit以及ARUnit,升级企业业务平台与Breeno平台,与开发者及合作伙伴共创用户体验;

启动面向IoT领域的能力开放行动——启能行动,正式面向IoT合作伙伴开放HeyThings IoT协议、HeyThings IoT服务平台和音频互联协议,从设备互联、感知层互通、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服务融合四个层面,推动IOT技术与服务的互融。

这场没有发布硬件,也不夹带抓眼球噱头活动虽然在网络上并未引起大量热议,却赢得了业内人士的会心一笑,不难看出,在5G时代逐渐到来之际,OPPO正步步为营,逐渐推进自己在软件、硬件、服务三个维度的全面布局。

查理·芒格曾表示自己素来有一种赌博倾向,在冗长的商业历史中,以小博大的故事并不少见,情节上的反差效果,往往让这些故事也更为人津津乐道,但对自诞生以来就已经将「本分」一词刻在骨子里的OPPO来说,这并不是一条可取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看似「慢一拍」的稳健态度,才是OPPO的企业特质。

2004年,35岁的陈明永离开步步高创办了OPPO,并选择了以音乐播放器作为自己的初代产品。2006年,OPPO转身进入手机行业开始着手做功能机,从投入研发到生产面世,OPPO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不料2007年iPhone的出现为世界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

浪潮呼啸而至,OPPO还未曾反应过来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上到供应链下至经销商,OPPO撒出去的订单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回,上下游两端都有大量功能机存货亟待解决,于是陈明永做了一个彼时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的决定:供应商端照单全收,经销商端降价处理。

这一举动,让彼时体量还不算大的OPPO付出了数亿元成本,但同时也与上下游建立起了牢固的合作关系,陈明永的抉择成为了OPPO崛起历程中最坚实的后盾,而这仅仅是OPPO恪守本分的故事之一,直到今天,OPPO在线下渠道体系上的优势,依然是行业中无人能出其右的存在。

对外来说,OPPO的受众人群是以学生、工薪族为主的年轻一代,这得益于过去OPPO在外观上的精心打磨与营销里的苦心经营,陈明永曾表示「OPPO同时开发的产品只能有两到三款」,目的就是为一出便能「惊艳四座」,多年下来,OPPO对外观的极致追求成为了自身立足于行业的标杆之一。

这种年轻化,也体现在了OPPO的营销势能中,虽然在业内是老牌劲旅的身份,但OPPO的代言人向来都是能够俘获年轻人审美的偶像派。营销上的成功让OPPO在国产智能机的艰难过渡期里依然能稳握用户,即便处在行业整体最为颓势的年代里,OPPO也一如既往地有着不俗表现。

人们对手机产业在这一阶段厮杀的血腥程度并不陌生,上至用户突破10亿的诺基亚帝国,下至国内大小数百家企业,「活下去」一度成为赛道中玩家们的主要议题,从功能机到智能机,OPPO在屡次错失先机的前提下,依靠对品质始终如一的追求和对用户的精准沟通能力,愣是一步一个脚印坐上了巨头的交椅。

显然,OPPO对于「后发制人」这件事已经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如今随着5G、AI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落地应用,主流消费者群体对于智能手机产品的需求导向关键逐渐向前沿科技靠拢。因此单一的娱乐化营销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式,OPPO也前瞻性的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在不吝手笔投入技术研发,面向核心入口布局多智能终端生态的同时,新一轮的品牌升级也已悄然开启。

这就不难理解OPPO在开发者大会上的种种举措了,站在5G、AI和IoT技术变革的前夜,陈明永适才提出「整个行业将不会再有纯粹意义上的手机企业」,在行业喊了一整年的「5G元年」口号后,OPPO站在尾牙宣告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进行布局,既沉稳,又坚决。

技术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平等的,回头看看,OPPO所走的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智能机到全球化等浪潮里,OPPO往往也不是第一个抓住风口机遇的人,但依靠其以产品见真章的「本分」,它始终都在追随着时代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些年不间断的「友商纷争」战火中,OPPO也从未将行业内任何一个竞争对手拿出来对比过。

这实属行业中的一股清流,当习惯演变为规则,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不与之为伍,从这一点来看,OPPO很大程度上一直在与行业中的多数派做法分庭抗礼,这或许是OPPO对「本分」的理解之一。

从PC到移动时代,中文互联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秉行着从复制硅谷模式到本土化的循环,直到近些年生态上趋于好转,才让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能开始迸发出创意的火花,这其中虽有中国的本土特色,但硅谷互联网的影子作为舶来品却始终如影随形。

无论何时,中国都需要OPPO这样将路走得有条不紊的企业,一如陈明永在谈及OPPO时曾说过的话。

「做好一个产品,再将它卖出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