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印度之后的第三站,一加叩开北美
2018-11-05 14:39:15
  • 0
  • 0
  • 1

最近,一加手机把发布会开到美国,宣布与当地运营商T-Mobile合作,这象征着一加的国际化步入了全新的阶段。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市场国,美国的商业文化就是高品质的追逐与较量。从日本的丰田到韩国的三星,从瑞士的雀巢到法国的兰蔻,其全球化的基石奠定,无不是以打入美国市场为起点的。

1953年,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的年轻理事盛田昭夫为自己规划了一次海外旅行,那是他第一次抵达北美大陆,震撼之余,他开始对背负有廉价、易损的日本产品能否取得立足之地感到忧心忡忡。

后来盛田昭夫又辗转到了欧洲,在荷兰的古镇艾恩德霍芬,他看到了当时已经响彻世界的飞利浦公司的总部。产自这个乡村里的电子商品,连纽约第五大道的卖场里,都摆满了。这又让他有了些许安心,如果飞利浦能够做到,那么其他人搞不好也能做到。

事实证明,后来把公司改名为索尼并担任社长的盛田昭夫做到了这一点。战后秩序造就的全球贸易体系犒赏着那些勇于闯荡世界的企业家。无论公司开在哪里,都有机会建立一个跨国的伟大品牌及其产业链。

时移世易,新一轮科技革命正风起云涌的到来,全球化的融合在世界各地上演。诸如一加这样的中国手机品牌,正在努力去做与索尼当年同样的事情——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大公司。一加与T-Mobilie的合作,便是这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对比过去的企业,一加这些新生代品牌享有更多的数字红利,它是信息科技的产物,能够更加轻盈和快速的谋求增长。任何一个公司,只要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他就有机会实现全球化的抱负。T-Mobile便是一加成长路上的绝佳合作伙伴。

对于拥有人力资本及生产力优势的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市场充满吸引力,但要想把品牌推向全球,他们面临的仍是举步维艰的局面。因为想要到达产业链的上游,完成产业升级的任务,中国企业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有些类似资源诅咒的逻辑:由十三亿人口组成的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庞大,提供给中国企业人口红利,但同时也让本土竞争更为艰难,故而开疆拓土的余力和专注就变得有限。

而一加这家公司的独特在于,它几乎是带着一切反传统的特征出现的,只做旗舰、不入机海,以互联网渠道为主,把线下Pop-up闪店玩成传统,国际市场从一开始就和国内市场等重,这些都是与同行的选择不太一致。

有趣的是,一加的全球化步伐几乎无往不利,当它志在北欧的时候,2017年芬兰的运营商Elisa手机销量榜冠军都是一加,当它进军印度的时候,不出四年,一加就以30%的市场占有率(据Counterpoint第三季度最新数据)超过三星和苹果,成为印度高端手机单季销售之王,现在轮到了美国,或许能把这份运势延续下去。

而此次开局无疑是有利的,一加与美国运营商达成合作,意味着一加手机正式加入了北美主流的手机销售体系。

在美国,目前有73%以上的市场份额是由四大运营商——也就是AT&T、Sprint、T-Moblie以及Verizon瓜分的,其套餐合约、价格补贴、通讯方案都极大的巩固了话语权。

与此同时,一加6T将陈列到T-Mobile在美国全境开设的5600余家零售门店的柜台上,这对在那里缺乏线下渠道积累的一加来说,堪称“里程碑”式的破局。

刘作虎在发布会后说,按照T-Mobile的手机合作流程,一般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去完成手机选品、准入认证、第三方认证、在网实测等工序,但是一加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T-Mobile内部表示,这就像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得益于一加一开始聚焦线上的策略。正是有了线上的运营模式和销售渠道,一加才可以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为它进入美国运营商市场不断积累资源,它通过亚马逊的零售网络来把手机卖给美国用户,借助Twitter回应美国用户的咨询和沟通,在自家的社区上采纳技术极客对产品的建议,而种种这些投入,都比传统的路径要更加轻快。

一加多年涓滴的战略,为时至今日的「天时地利人和」创造了一切必要的条件,连Google的工程师都活跃在一加的社区上,还挑出了一加自己技术团队以为没有问题的Bug,这些都让刘作虎感到兴奋,也为T-Mobile了解一加提供了素材。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其实还在做OPPO蓝光机的时候,刘作虎就已经在美国收获了不少荣誉,当一加成为他的新事业之后,对待产品的细致和较真,基本还是被继承下来了,科技媒体The Verge这次对于一加6T的评价也是相当用力:「它是你现在最值得购买的手机。」

就这样,在成为一个受尊敬的“全球性的国际化公司”的进程中,一加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