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S2018:科技渗透,教育焕新
2018-12-10 14:45:36
  • 0
  • 0
  • 0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已有23年,在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分级趋势影响下,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投入正在不断走高。

这不仅取决于商业资源分配结构变化之下家庭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阔绰出手——下一代的教育消费当然是在为了更好的明天而花钱。另一方面,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包括打破传统教育行业的时空限制,优化教育资源输送和配置等等。

12月3日,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正式召开,「教育与科技」作为核心议题之一,被来自海内外学术、教育与科技行业近2000位嘉宾们的关注和探讨。

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好未来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OO刘亚超与受邀参会的嘉宾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后者也是在线教育网站Woz U的创始人——就教育与科技在未来的共生关系展开主题对话。

科技对教育产业的颠覆式革新

这两位教育与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认为,在互联网改变教育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AR、脑科学等新兴技术将会对教育产生更大影响,将很多教学活动从物理世界转变到虚拟世界中。

例如,谈及未来VR技术对教育行业的赋能作用,正如今天的互联网技术解决了教育的时空限制问题,一个美国英语老师可以教中国人学口语,北京的著名数学老师可以教一个边远山区的孩子。

而VR则可以通过把二维世界变成虚拟三维世界的方式,进一步推动教学活动从当前的现实世界转移至虚拟世界中,VR技术本身的高仿真和交互性,足以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以生动、直观、全面的方式展现出来,用沉浸式体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积极性。

再比如,生物学和脑科学对教育也会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教育往往强调「教」,在资源和技术有限的条件下,教育机构和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了解非常有限,整个教育过程呈现出的始终是「流水线」。

随着生物学、脑科学的进步,未来教育可以在对每一个学生思维方式深度洞察的基础之上,了解其天生擅长与不擅长的部分,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与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育。

正如好未来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白云峰在本次GES大会上所说,「我们研究学习的科学,无论用AI赋能教育,还是用大数据等方式打开教育的黑箱,其目标都是为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需求——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

事实上,作为一家以「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为使命的教育企业,好未来成立15年至今在教育科技的创新研发投入方面始终不吝手笔。

如在去年8月,好未来成立了专注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及创新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先后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达成合作,期冀于推动AI+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产品落地。

这其中,好未来AI lab推出的基于表情识别技术的魔镜系统能够借助摄像头捕捉学生上课时的一系列课堂状态和情绪数据,生成专属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报告,既能辅助老师随时掌握课堂动态、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和方式,又能给予每一个孩子充分关注。

魔镜系统不仅登上「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获得央视权威报道,还在今年亮相英国大使馆并收获盛赞。

而在今年,好未来成立了脑科学实验室,基于学生的大量学习数据,通过脑科学研究及反馈探索学生的学习动因,从而进一步赋能教育机构和产品。

未来教育结构多层变化成必然

在科技赋能革新教育产业的同时,刘亚超和沃兹尼亚克同时认为,未来教育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这并不难以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终归要步入相匹配的节奏当中,后者所发生的变化必然会映射到前者身上。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正是由于传统手工业无法适应快速普及的机器生产,资本家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开始建造工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工厂这样一种新型生产组织形式方才应运而生。

而在未来科技的推动下,教育结构、路径和模式的颠覆同样是一种必然,例如在师生比例方面,传统教育中这一比例越小,意味着实现「因材施教」的难度越大,而随着AI等新兴技术成为教师助手,老师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领和创新上,再小的师生比例都将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随着个性化教育在未来成为现实,学生很可能不再需要按照年级去按部就班的进行传统教育路径,而是在科技加持下与知识、题目等元素一起成为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底层架构。

与之相对应的,是好未来在本次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正式发布的教育开放平台,其中包括「AI+教育、双师、在线直播、未来能力和线下运营」五大教育解决方案,将好未来的技术和教研成果面向行业开放。

这不仅为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个性化发展等传统教育中的痛点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更重要的是以资源和科技赋能教育机构和教师,降低教育机构发力科技教育的准入门槛和诸多成本,也让教师能够专注于对学生的了解,使「育」成为更重要的一环。

或者用白云峰的话说,「从以‘教’为本,到‘育’人未来,中国家庭教育理念的变迁,是推动教育创新的最佳源动力。」

教育为本科技为用的新机遇

归根结底,科技始终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对于教育或者其他行业都是如此。

仅在教育领域,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全面崛起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其中K12在线教育市场2013至2016年的市场规模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去年则为51.8%,总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98.7亿元」。

此外,国内诸多科技、教育企业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趋势,纷纷切入教育领域,如今年年初,微软计划为学校和教育中心推出包括一款配套的混合现实(MR)头显在内的新Windows10设备,以鼓励学生提高对STEM的兴趣以及提升教学课堂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再比如,谷歌在去年的I/O大会上推出了全新的AR未来课堂计划「Bring the World into the Classroom」,通过Google Tango技术,将虚拟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中,让学生能够尝试多角度观测物理、生物等平时无法观测的现象。

当然,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切入教育产业依然存在着诸如对教育场景缺乏理解等跨界壁垒,反而是以好未来为代表的科技教育企业,能够通过拥抱新兴科技更方便快捷地完成对教育的重构。

科技只是工具和手段,教育才是载体与本质。

无论如何,未来教育还存在着更多待挖掘的变化可能,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更需要整个行业不同层面参与者们的共同努力。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